形象是那么一种东西,它能让人不需要专门记忆就能牢牢记住。
董存瑞、李向阳、小兵张嘎、双枪老太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高传宝、“高!实在是高!”的汤司令、“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这些都是过去时的人物形象,但现在时的我们依然能牢牢记住他们。
形象是带有理性的感动,偶像是带有盲目的崇拜;形象的魅力是永恒的,偶像的魅力是暂时的。记得前些年,歌星邓丽君成了时尚偶像,满街都唱“小城故事……”,没过几年,她的歌就很少有人哼唱了!形象可以独立于人物的躯体之外而活生生地存在:电影大师卓别林虽然去世了,但是他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却永远不会被人遗忘;而随着邓丽君的香消玉殒,邓丽君这个无数人的偶像也就烟消云散了;形象不可替代:潘冬子取代不了以前出现的张嘎子,两个小英雄可以独立并存;偶像却不一样:因为它带有很强的时尚性,就像街上穿梭的流行色,今天的“小燕子”取代了昨天的“老燕子”,明天的“小小燕子”就将是今天的“小燕子”了;形象给人以感召力,偶像给人以蛊惑力;形象给人以认识价值,而偶像却满足人的虚荣、空茫与狂热……
我们的电影,更多的需要的是艺术形象。
可是,我们的电影中好的形象似乎越来越少了。让人不忘的形象总是难以在银幕上出现。我们不能说这是导致电影观众急剧下降的唯一的和最直接的原因,但至少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一部影片,有的观众甚至看上三遍四遍。人们重温旧片,除了喜欢其中的故事以外,最主要的是看他们喜欢的人物形象。
导致当今电影形象贫乏的因素多种多样:社会大变革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或飘浮不定,各种思潮眼花缭乱地涌入人们的头脑,信仰也就变得五花八门起来,人们在生活中所确立的自己的理想化形象也就多元得有些光怪陆离了!张三心目中的英雄很可能在李四心目中只是条狗熊;李四崇拜的人物很可能就是张三最不待见的人物……现实如此,那么想要在银幕上树起一个让很多人都认可的人物形象显然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难忘的艺术形象,必定要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思潮,也与当时社会的审美环境和艺术潮流以及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有关。董存瑞、王成、李向阳这些英雄形象是不朽的,但树立他们的时候正是适合了当时社会的精神趋向和审美理想,这就是形象的生成环境问题,如果这个生成环境变化了或者不存在了,那么就要寻求新的形象素材或原形。
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当然有永久的魅力,但现在人们已不崇尚或不接受甚至不相信那种完全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英雄了,人们普遍看好的是充分展示个性和魅力的公众英雄形象。大体上可以认为,当下的人们普遍看好的正面艺术形象必须具有如下特征:极强的现代气息和独特的智慧,充分的个性化和迷人的个人魅力,百折不挠的生命力和战胜一切的勇气,与生俱来的善良和幽默,自然而然的喜怒哀乐和与大众亲近的世俗情怀。其行为和目标体现了大众的精神追求,其外在造型符合了大众的审美理想……
但愿有更多的新时代的艺术形象出现,而不仅仅是“小燕子”之类风靡一时。